跳到主要內容區

 

UFO計畫

 

 

UFO計畫中的教師社群

如果跨領域是未來前瞻人才的必要條件,跨領域教師的共振則是孕育前瞻人才的重要途徑,然而大學的專業領域設計與此概念背道而馳,跨領域對大學老師而言常是陌生的。在教師社群方面,政大子辦辦過教師社群與課程共備、學習教練與教學創新兩個工作坊。然而,參與工作坊是一回事,UFO各團隊能否在教師社群上有更好的嘗試與成果才是更重要的。……教師社群的固定成員從最少的2人到暨大管理團隊的27人;活動型式除了讀書會、主題討論與演講外,部分還有參訪活動、研討會等;活動頻率從每週一次到每月一次或一學期三次都有;每個社群也有其具體成果,從論文、跨領域共備課程、教材、書籍、手冊、成果展、研討會等,相當多元。若從成果看來,這些教師社群似乎不僅是UFO計畫的工作小組,符合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所提學習組織、協同學習、授業研究、資源共享等四項策略,具有教師社群的精神與內容。本部分邀請了陽明交大科法、臺大新聞、政大人創和暨大管理四個團隊介紹他們的教師社群。陽明交大的教師社群名為「小確幸創新教學制動器」,在計畫之前就已經成立,成員們除了教學法的交流外,也合作跨域開課。臺大新聞團隊的社群是一個由教師和種子學生組成的研究群,因應任務的需求組成不同規模的團隊,不斷挑戰相關議題,完成具體任務。政大人創團隊教師社群的經營理念是「專業增能」和「社交活動」,透過讀書會、演講與交流活動,聚會討論頻率很高,十分注重人文與科技的連結。暨大管理團隊的核心人物是陳建良院長,其教師社群屬於由上而下建立,該社群人數最多,除了管理學院的教師外,還加入了埔基醫院跟埔里榮民醫院的業師;他們除了在校內開設新課外,也將資訊能力跨域概念推廣給地區的中小學師生。……教師的改變是計畫成功的基礎,如果教師不願思考、提不出好的規劃、也不願在實作中實踐,所有的改革都只是空談。因而,如何讓老師走出自己的專業是一大挑戰,參與UFO計畫的教師,不管一開始是自願或被迫,基本上都踏出了自己的舒適圈,參與跨領域的討論與協作。

 

♦文章出處:

  1. 藍美華,〈序:UFO計畫中的教師社群〉,收入:藍美華、熊瑞梅、陳幼慧主編,《學習潛望鏡-跨域教學、社群與成效》(臺北市:國立政治大學,2022),頁130-135。
  2. 陳永平、劉怡君、陳建良、謝吉隆,〈教師社群的實現與現實〉,收入:藍美華、熊瑞梅、陳幼慧主編,《學習潛望鏡-跨域教學、社群與成效》(臺北市:國立政治大學,2022),頁174-195。

瀏覽數: